在应对变革中,帮助寻找到新发展路径!

 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交流 > 理事观点
 
 

未业农业规划 | 未来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:基础工程→辅助工程→数字工程→循环工程


【一】未来农业产业园区概念分析

1.1 未来农业的概念

‌未来农业的概念,常见解说是指一个高度数字化、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,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
未来农业的概念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:数字农业、垂直农业、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等,具体如下。
①数字农业: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,通过传感器、无人机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气温、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,提供精确的施肥和灌溉方案,减少资源浪费。
②垂直农业:采用垂直农场的形式,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,通过控制光照、温度和水分等因素,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的农作物种植。
③精准农业:注重利用卫星导航、无人机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精确的播种、施肥和喷药,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,降低环境污染风险。
④生态农业:强调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,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循环利用资源等措施,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1.2 未来农业产业园区的概念与特征

1.2.1 未业农产业园区的概念
未来农业产业园区,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载体,其概念特征体现在多个维度上,深刻反映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趋势。

1.2.2 未业农产业园区的特征
——特征一:数字化与精准化
未来农业产业园区,将通过集成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,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测与调控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。同时,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,如智能灌溉系统、无人驾驶农机等,将大大减轻人力负担,推动农业向更加高效、精准的方向发展。

——特征二:可循环与可持续
未来农业产业园区,在园区规划与建设过程中,将遵循自然生态规律,构建循环农业系统,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减少环境污染。同时,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,维护生态平衡,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。

——特征三:融合性与开放性
未来农业产业园区,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地,更是农业科技研发、成果转化、教育培训、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。通过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,促进农业与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,形成多元化、复合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同时,园区还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,加强与国际国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农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。

——特征四:个性化与定制化
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,园区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与特色,提供个性化、定制化的农业生产服务。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,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,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。

【二】未业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策划

2.1 明确园区定位与目标
——①精准定位:根据区域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,明确未来农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,如数字农业示范区、生态农业样板区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。
——②设定目标:确立园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,包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、降低资源消耗、改善生态环境、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具体指标。

2.2 强化科技支撑与能力
——①引进先进技术: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,如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等,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。
——②搭建创新平台: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、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平台,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有力支持,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。

2.3 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
——①构建数字管理体系: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构建农业生产、管理、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体系,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、智能化管理。
——②推广智能装备应用:在园区内广泛推广智能灌溉系统、无人驾驶农机等智能装备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,减轻人力负担。

2.4 构建园区循环农业系统
——①资源循环利用: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,注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建立废弃物收集、处理和再利用体系,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。
——②生态修复保护: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,保护生物多样性,维护生态平衡,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。

2.5 促进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
——①拓展多元功能: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,积极拓展园区的休闲观光、教育培训、文化传承等功能,形成多元化、复合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
——②加强产业联动:推动农业与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,形成产业联动效应,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
【三】未业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

3.1 基础工程规划设计建议
——①土地规划整理:首先,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,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,确保农业生产、科研、服务、休闲等区域的合理布局。同时,对园区内的土地进行平整、改良和治理,提高土地质量,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基础。
——②水利设施建设:加强园区内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,包括灌溉、排水、防洪等系统,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安全、高效。引入智能灌溉系统,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进行精准灌溉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。
——③交通与物流网络:构建便捷、高效的交通网络,确保园区内各区域之间的快速连接,以及园区与外部市场的顺畅对接。同时,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,包括冷链仓储、加工配送等设施,保障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保鲜。

3.2 辅助工程规划设计建议
——①科研与服务平台: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、实验室、检测中心等科研设施,为园区内的农业科技研发提供有力支持。同时,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。此外,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,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,提升园区整体科技水平。
——②生活与配套设施:规划建设职工宿舍、餐厅、医疗室等生活配套设施,为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基本服务。同时,考虑建设文化娱乐设施,丰富园区文化生活,提升职工满意度和归属感。
——③环境美化与绿化:注重园区环境的美化和绿化工作,建设绿化带、花坛、休闲广场等景观设施,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质量。通过种植适宜的树种和花草,改善园区微气候,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。

3.3 数字工程规划设计建议
——①数字化管理平台:构建集农业生产、管理、销售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。
——②智能化装备应用:在园区内广泛推广智能装备的应用,包括智能农机、无人机、传感器等。通过智能化装备的应用,提高农业生产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,减轻人力负担。同时,建立智能装备维修保养体系,确保装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。
——③物联网技术应用:利用物联网技术,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控。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,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气温、光照等环境参数,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智能调控,为作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。

3.4 循环工程规划设计建议
——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:在园区内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,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、处理和再利用。通过生物发酵、堆肥等技术手段,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等资源,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。
——②生态修复以及保护:加强园区内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,保护生物多样性,维护生态平衡。通过植树造林、湿地恢复等措施,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。同时,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系统,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。
——③循环经济模式构建:在园区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,推动农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循环利用。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、农产品循环利用等产业链延伸项目,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。同时,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,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。

 

 

 

雄安财富金桥智库

Copyright © 2024 www.jqrir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ICP备16069707号-7